伯杰动态

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,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,请同意使用所有的cookie。如果您想详细的了解我们如何使用cookie,请访问我们的 隐私政策.

全球挑战:CRO耐药菌肆虐,精准诊断共筑健康防线

2025-06-24

细菌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挑战,其中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(CRO)因其多重耐药性和高致死率,防控难度极大。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(WHO)在全球迫切需要新型抗生素研发的优先耐药病原菌列表中,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(CRE)、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(CRAB)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(CRPA)列为"极高优先级别"(critical priority)耐药菌[1]





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

杆菌(CRO)的介绍




关键优先级:治疗选择有限、高疾病负担(死亡率和发病率)上升趋势、对公共卫生构成最严重威胁的ABR细菌病原体性;该类超级细菌主要包括三大临床类型: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细菌(CRE)、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(CRAB)及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(CRPA)。

1.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细菌(CRE):是指对一种或多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,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等。

2.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(CRAB):是指对一种或多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。

3.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(CRPA):是指对一种或多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。





CRO耐药现状及治疗药物




2022—2023年CHINET数据显示,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(CRKP)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从8.2%上升到11.8%,对头孢他啶/阿维巴坦的耐药率从9.1%上升到11.0%;CRAB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从0.9%上升到1.1%,CRPA对多黏菌素B耐药率从0.9%上升到2.0%,对多黏菌素E的耐药率从4.0%上升到6.0%,对头孢他啶/阿维巴坦的耐药率从17.4%上升到19.6%。可见目前的耐药形势仍然非常严峻。

根据2023年全国血流感染监测数据,鲍曼不动杆菌(CRAB)、铜绿假单胞菌(CRPA)、肺炎克雷伯菌(CRKP)位列革兰阴性菌耐药前三甲[2]大肠埃希菌(CREC)虽耐药率较低,但其广泛分布和快速耐药进化潜力同样不容忽视。耐药菌传播途径隐匿,已成为临床感染控制的“老大难”问题。 

当前我国CRO菌株整体耐药形势严峻,以CRE为例,体外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其仅对多黏菌素、替加环素和新型β‑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敏感性高,而对绝大多数β-内酰胺类抗生素、喹诺酮均高度耐药;另外,对于当前临床中检出率较高的CRAB,监测数据显示,其仅对多黏菌素、替加环素敏感性较高(耐药率1.1%~2.3%),而对于绝大部分β‑内酰胺类抗生素,包括碳青霉烯类都是高度耐药的[3-4]

表1β-内酰胺类抗生素/β-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抗菌作用[5]

 (图片来源于文献)





CRO耐药的流行病学特征




1. 地区差异:耐药菌的“地域特色”

检出率差异:不同地区CRO检出率和耐药率存在差异,可能与当地抗菌药物使用习惯、医疗水平、经济条件等因素有关。

传播途径多样:CRO可通过医疗环境、社区传播、动物源性传播等多种途径扩散。

2. 科室分布:耐药菌的“偏好科室”

重症医学科、呼吸科成“重灾区”:这些科室患者病情较重、抗菌药物使用频繁、侵入性操作多,为CRO耐药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。

跨科室传播风险:CRO耐药菌可在不同科室间传播,导致医院内感染暴发。

3. 人群特征:耐药菌的“目标人群”

老年人、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:这些人群免疫力低下,易感染CRO耐药菌。

慢性病患者风险增加:如糖尿病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,因长期患病导致免疫力下降,感染风险增加。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



CRO耐药检测的重要性:

早发现、早干预




1. 核酸检测:细菌耐药的“火眼金睛”检测法

伯杰医疗已上市的六项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试剂盒(荧光PCR法),灵敏度:500 copies/mL,采用痰液样本,一小时快速出结果。一次无创采样可以覆盖指南推荐检验的六种下呼吸道常见致病菌:肺炎链球菌、肺炎克雷伯菌、大肠埃希菌、铜绿假单胞菌、鲍曼不动杆菌、流感嗜血杆菌。此外伯杰医疗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基因检测试剂盒(荧光PCR法)已上市,后续还将推出碳青霉烯耐药基因检测试剂盒(荧光PCR法),覆盖下呼吸道常见致病菌4种碳青霉烯耐药基因型,包括KPC、NDM、OXA-23、OXA-48。细菌检测+耐药检测强强联合,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重要处方依据,精准诊断,推动合理用药窗口前移,有效减少重症发生!

2. 早期精准检测的意义:抢占治疗先机

早期检测出CRO耐药菌,可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缩短治疗时间;早期发现耐药菌感染患者,可及时采取隔离措施,减少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风险;可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和住院时间,降低治疗成本。





CRO耐药,一场必须打赢的“战役”




CRO耐药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,其临床意义深远而重大。面对这一挑战,我们需要多管齐下、综合施策:加强抗菌药物管理、加强医院感染控制、加强监测和预警、研发新型抗菌药物……同时,我们也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,提高耐药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,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支持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这场与CRO耐药的“战役”中取得胜利,守护人类健康。





参考文献




[1] Tacconelli E. Global priority list of antibiotic-resistant bacteria to guide research, discovery, and development[J]. 2017.
[2] 嵇金如,刘志盈,应超群,等. 2023年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报告:革兰阴性菌[J].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,2025,18(1):47-62. DOI:10.3760/cma.j.issn.1674-2397.2025.01.007.
[3] CHINET 2023年细菌耐药监测结果(2023年1-12月)
http://www.chinets.com/Document/Index?pageIndex=0#

[4] 中国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编写组,等. 中华医学杂志,2021,101(36):2850-2860

[5] 《Β-内酰胺类抗生素/Β-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》编写专家组. β-内酰胺类抗生素/β-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(2020年版)[J]. 中华医学杂志,2020,100(10):738-747. DOI:10.3760/cma.j.cn112137-20200202-00178.


文字 | 市场部

编辑 | 品牌宣传部

审核 | 品牌宣传部

图片 | 来源于伯杰医疗、网络